po832996.html
时间:2019-11-24 来源:四海钓鱼网 作者:尤飞兰
新闻摘要
何代云和他的新家在何代云年轻的时候,家里穷,子女多,环境差,连公路都不通,加入当时的打工潮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,既能解决家里的开支,又可以寻找发展的机会,以便谋求一条新的出路。但是外面的世界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,而且在外地长期漂泊对于年轻的何代云来是太过于沉重的负担,不仅因为是一个人在外生活的艰难,更多的是对家人的担心,家里还有老人、妻子以及四个子女都需要他一个人养活,而妻子一个人照顾老人和孩子也是忙的不可开交,看来打工并不足以改变一家人的生活,那时候的何代云像是一只蜗牛,想要前进但是奈何背上的“壳”太过于沉重了。
而他倾尽青春精力所得到的是城市人所摒弃的、不屑一顾的生活方式。他的自尊无非是对这种悲剧式的自我奋斗的自我肯定,竭力保护奋斗成果的自卑;他的自信无非是对自我艰辛的补偿式的自我评价;他的自强无非是唤来城市人的同情和怜悯,可悲的是孙少平始终没有觉悟,而最终失去了奋斗目标,因为他的导师、他的精神之源、他的奋斗原欲、他的青春偶像已从形体上灭失,田晓霞启导他、激发他,甚至不惜以青春为代价鼓励他,目的是为了唤醒他的人性发展,不致于泯灭在尘土之间,能保持一种高尚追求,实现人生最大价值,而田晓霞死后,她的精神并没有激发孙少平向上努力,孙少平的人生抱负在报恩式的庸俗生活中、在救世主式的责任担负中搁浅在一个悲哀的矿工家庭中。
相关链接:
·本报记者 :柳诗蕾·
编辑:云淑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