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jU9Lg/ASBLE/
时间:2019-11-29 来源:图图网 作者:苗冰之
新闻摘要
“那会儿,黑白电视机、缝纫机、收音机这些在城市百姓家都很稀罕的物品,成了‘万元户’的标配。”最吸引陈晓华的,则是了解他们是怎么样致富的。“我国农村走了很长一段‘大锅饭’、‘生产队’之路。出工不出力,生产力自然上不去。不管是小岗村自我探索的‘大包干’,还是自我要求要先干起来、要走出贫困的这批农民先富群体‘万户元’,他们的探索,都让我们意识到,如果能让每片土地发挥出其最大的产能,即能种好每一亩地,不仅粮食产量自然能上去,在当时历史环境下,农民自身的生活状况也能被改变。
当前正值水稻的出穗生长的关键时期,记者在小庙镇将军社区的稻田内看到,专业人员在手持终端上轻轻点击,满载农药三架无人机便一一升空,各自分往不同区域的稻田,在空中来回喷洒农药。从调试起飞到降落完成,不到10分钟,10亩稻田的喷药作业便完成了。记者了解到,植保无人机采用的是GPS定位系统,前期只要对需要作业的区域进行测量登记,并标记需要规避的水塘、大树、电线杆等,然后再把这些数据转换到手持终端上,无人机便可以按照设定好的路线、区域以及喷洒要求来进行作业了。
相关链接:
·本报记者 :戚英飙·
编辑:秦若翠